那天很普通,普通的太阳,普通的蓝天。
晚上,我上完学,回家,路上是什么感受已经记不清了,大概是有些冷吧。路上还是和之前一样,没有什么人,毕竟自己家相较于小县城的中心区,虽然叫做“中央悦城”,却既不中央,也不悦城,啊,对了,既不...也不的英语是neither nor,我还记得,看来那天学的英语还没忘,这样说来,那天还是有些收获了。
天很黑,不过习惯了,冬季改时间后学校放学都很晚,我们这里的新建路——现在应该改名叫“七一路”了——路边大多还是旧楼房,路灯倒是是新的,很亮,但有些凄白,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了,时隔这么久,还是感觉这光不是那么好看。
原来住在“龙王庙”,实际上上面并没有庙,只是成片的旧平房,电线一团团的聚在一起,虽然靠近中心,但毕竟是县城嘛。那会儿回家要上一个大坡,很陡,坡度特别大,现在再走会感觉很难上,大概是太久没走了吧。而前些年我们家搬到了这座“中央悦城”,便离学校更远了,更烦人的是还要上一座坡,不过比之前的坡度小了很多。搬到中央悦城,实际上我的童年时代便结束了,之前的玩伴不在了,我只需要缩在我的房间,构想自己的天地了。
由于是刚刚开发,坡左右两边还有些没拆的房子和土坡,而前面的楼房又和这些格格不入,好像在旧农村里镶嵌上了现代城市的一隅。那时还没有路灯,在新建路上转弯,就是黑漆漆一片,只能靠着星光和月色前行,不过也不坏,起码那时还能再城市中看到点点星光,而不是如今的只有孤零零的两三颗星与月亮作伴。这样说,那天好像又有些美好呢。
打开单元门,楼里倒是比外面暖和。进电梯,上楼,下电梯,开门,回家了。
家里铺的地板是灰色的,所以总是看着不太亮,而为了省电不开大灯,只开客厅周围的小灯泡,就显得更暗了一些,不过习惯啦。
像往常一样,有气无力的说一声“回来了”,拖鞋,再问一声“今晚上吃什么?”
奶奶那天记得心情还不错,用旧时掺杂着方言的普通话说“吃条呀”。啊,现在回想起来,只有两个字,普通。
很正常的,吃饭,看手机,吃完饭后回房间写作业。
写完,出门,洗脚,快睡觉时,对着我房间的声控灯用极为标准的普通话喊了一句“打开灯光”,啪,开灯。声控灯最大的坏处就是你必须讲的足够标准才可以开灯。这时奶奶倒突然出现在门口,颇为好奇,便问我声控灯的时,我刚写完作业,倒心情也好,便耐心的解